今天是: 欢迎访问赣州市档案信息网! 无障碍 关怀版 江西省档案信息网 国家档案局
当前位置: 首页>政策法规>法治专栏

政策解读|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特殊功能

发布时间: 2023-11-14 14:47:53  来源: 赣州市档案馆 浏览量: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是我国第一部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专门法律,将引领我国社会保障法治和社会公众生活迈向新的历史进程,在我国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法治层级上,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是社会立法中的基本法,是残疾人权益保障中的基础性立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法律位阶。

无障碍的概念是在1974年联合国残疾人生活环境专家会议上提出来的。通过对社会环境的改造,使残疾人能够独立自主地生活和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联合国1982年通过的《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中,无障碍环境从建筑领域扩展至各种物理的、文化的和社会的领域。199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残疾人机会均等标准规则》,将无障碍和反歧视原则相结合,将无障碍环境扩展至物质环境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和社会服务无障碍全领域,强调人的平等性,提倡个人的社会参与,而不是将残疾人视为一个需要特殊照顾的群体。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全面反映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文明成果,继续发展了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法治成果,自始至终都把我国残疾人的无障碍环境需求作为立法的出发点和目标值。“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必须参与社会交往。人们的社会属性取决于在空间中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人们在参与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体现生命的意义。”立法全面体现了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对无障碍环境的要求,在物理环境中,规范了建筑、道路、交通和其他室内外设施,包括学校、住房、医疗设施和工作场所的无障碍环境。在信息、通信和其他形式交流上,包括了电子服务和应急服务。要求向公众开放或为公众提供设施和服务者,必须在各个方面为残疾人创造无障碍环境。在向公众开放的建筑和其他设施中提供盲文等易读易懂的标志,为服务犬的进入提供方便。在公共设施中,要提供多种形式的现场协助和中介,要有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建筑和其他无障碍设施,向残疾人提供适当形式的协助和支持,促进残疾人使用新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和系统,在网络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运用中推行无障碍信息和通信技术及系统,以便残疾人能够方便有效地使用这些技术及系统。

与实施了10余年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相比,在对特殊群体的关照上,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有了显著的变化。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第一条单列残疾人为首,阐明立法目的是保障残疾人等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第二条所定义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指为便于残疾人等社会成员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关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交流信息、获得社区服务所进行的建设活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回应当下社会对无障碍环境的理解与需求,尤其是面对信息网络普及,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老年人和其他社会群体在使用网络、智能设备时遇到的障碍,在如何解决“数字鸿沟”和“社会服务”上下足了功夫,力图解决当下的社会治理难题。该法的第一条阐明的立法目的是促进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第二条中的“无障碍环境”,是为残疾人、老年人等有无障碍需求的社会成员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建筑物以及使用其附属设施、搭乘公共交通运输工具,获取、使用和交流信息,获得社会服务提供便利和条件。这是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的重要发展,也是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大进步。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90%的残疾是后天发生的。我国现有残疾人约8500万,截至2021年底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有2.67亿,加上有无障碍需求的孕妇、儿童、伤病人员等,人数合计数亿人。他们都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直接受益人。来自杭州的数据表明,残疾人与老年人等群体使用无障碍设施占比达到了1∶8,即1个残疾人受益,就有8个老人和儿童同时受益。全社会的其他人群也会在不同的时间,在特殊的需求中受益。研究预测,从2021年到2030年,中国一级失能老年人将从2139万人上升到2971万人,增加38.90%,二级失能老人将从3742万人上升到4907万人,增加31.13%,三级失能老人将从4650万人上升到5932人,增加27.57%。研究同时发现,老年友好型居住环境会有效降低老年人失能比率。居住环境不具备无障碍功能的老人有更高的照料依赖度。“最担心的是得了病或者生活不能自理,让自己和子孙的生活一夕致贫。”因此,减少人口老龄化负担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性工作,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颁布实施将有效地助力国家战略决策的实施和实现。

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要求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为目标,充分运用新手段、新技术、新模式,整体提升医疗服务的舒适化、智慧化、数字化水平。工商登记信息显示,与陪诊相关的注册公司数量达937家,另有大批个体陪诊师分散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医院的智慧型设备也越来越多,很多患者及家属都不会使用,对老年人而言更是如此。多数陪诊师的主要客源是老年人。我国的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占比已过半,部分地区空巢老年人比例超过70%。其中大部分是异地就医人群。他们多患有基础疾病,对陌生的医院环境极不熟悉,经历一番奔波后渴望得到准确的指引。四川成都的陪诊师王芳说,如今大批小程序、自助机等智能化设备代替了传统的人工问诊台,连操作手机都费劲的老年人根本不会调出刷卡、挂号等信息,她经常在医院门口、自助机前看到戴着老花镜、急得满头大汗的老人。不少老年患者在医院门口的扫码环节就会被卡住。一些视力障碍的老人也看不清牌子上的字。陪诊服务也意味着患者更高的就诊成本。一天数百元支出,完全是医保等支付体系之外的又一重负担。随着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宣传贯彻,这些现象有望从根本上得到扭转。

(内容来源:中国残疾人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