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赣州市档案信息网! 无障碍 关怀版 江西省档案信息网 国家档案局
当前位置: 首页>档案文化>编研成果

赣州档案事业30年的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 2010-02-02 10:08:59  来源: 系统管理员 浏览量:

三十春秋留青史   继往开来谱新篇

  悠悠岁月,大浪淘沙。当历史的年轮驶入2008的时候,我们迎来了赣州市档案事业改革开放30年的重要历史时刻。30年,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仅为弹指一挥间;30年,我们感受到档案事业与共和国命运相伴的脚步;30年,赣州的档案事业也由创立、发展而走向全面协调可持续。
赣州是共和国摇篮,素有中国脐橙之乡美誉。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档案部门在中共赣州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奋力拼搏,开拓创新,档案工作在为全市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服务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改革开放正确路线的实施,我市社会安定,经济腾飞,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赣州档案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一、档案工作管理体系日臻完善,档案行政调控能力逐步加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市档案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一个以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室为基础,以档案馆为主体,以各级档案局为行政管理,以档案信息、教育、宣传、学会工作为支持的档案事业体系已经形成。
  1978年8月,赣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档案馆改为赣州地区档案馆;1980年12月,赣州地区档案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成立了赣州地区档案处,同档案馆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下属19个县也相继成立了档案局;1983年10月,赣州地区档案处被撤销,保留赣州地区档案馆,与此同时,广昌县从赣州地区划归抚州地区管辖,赣州地区所辖19个县变为18个县;1984年11月,恢复赣州地区档案处,仍实行处、馆合署办公。截止1985年底,全区18个县(市)有档案馆18个。地、县(市)所属1270个机关单位和360个乡镇以及45个地属以上厂矿、企事业单位均建有档案室(部分乡镇的档案工作直接建到村一级)。明确了档案处、局是各级党委及政府指导和管理档案工作的行政机构,各级档案处、局既是党委机构,又是政府机构,列入政府序列。
  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各级党政进一步加强了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档案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档案管理机构进一步健全。1988年3月,赣州地区档案处更名为赣州地制系列,区档案局,列入行署编属正县级行政管理机构,内设办公室,下设档案馆(正科级)、档案科技服务中心,18个县仍称为档案局,列入各级政府编制序列; 1999年7月赣州地区撤地设市(地级市),赣州地区档案局更名为赣州市档案局;2003年 1 月,市政府明确赣州市档案局为负责全市档案工作的市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正县级),赣州市档案馆为市档案局下属全额拨款正科级事业单位;2008年6月,赣州市档案局与赣州市档案馆合并,实行局、馆合一的管理体制,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仍为负责全市档案工作的市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核定人员编制18名,内设4个职能科室,实有人员21人。局下属正科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档案科技服务中心编制5名,实有人员1人。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赣州市档案局提出了“经济建设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要延伸到哪里”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管理组织,如社区、民营企业、新农村建设点等,都先后配备了专(兼)职档案管理组织机构和档案人员,从而在横向上保证了全市档案工作不留死角。
至此,全市从上到下、由点及面已经形成了一个覆盖市、县、乡、行政村,机关、学校、团体、社区、民营企业、新农村建设点的组织机构完整、职责分工明确、覆盖面广的档案行政管理网络,从组织上保障了全市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馆藏档案资源不断丰富,结构更加合理合理的馆藏结构,丰富的馆藏内容,是档案馆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各界服务的基本前提和物质条件。三十年的积累,各地档案馆馆藏内容极大丰富。全市各级各类档案部门改变了过去只注重接收文书档案、机关档案的单一做法,加强了收集、征集、接收多种门类、多种载体的档案,逐步丰富馆藏,优化结构,基本形成各具特色的档案馆藏。
赣州市档案馆以寄存、捐赠等方式接收了部分破产企业的积存档案资料、周书文有关红学研究的宝贵文献资料以及《古氏文选(古代卷)》二册,并征集了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赣州的照片、题词、录音录像和新赣州机场、抗冰救灾、第29届北京奥运会火炬在瑞金传递的图片、录音、录像等珍贵档案资料;信丰县征集了中国(赣州)第四届脐橙节资料127件、光牒1张、照片42张,宗氏族谱10姓36册;安远县档案馆及时收集了中国江西(07)首届东江源三百山生态旅游节大量有价值的档案资料归档,还征集了中国(赣州)第五届脐橙节1200件文件资料、84张图片和10张音像光盘;定南县征集到京九铁路定南接轨现场的录音录像照片等;瑞金市征集了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瑞金视察的照片55张,资料7份,DVD2张,还征集了《伟大长征纪录片》DVD4张,《长征路上看交通启动仪式》DVD2张;赣县征集了中国客家客属联谊会档案1108件;绝大部分县馆还接收了土地登记证档案、结婚登记证等档案。
目前,全市各级档案馆的馆藏档案共有全宗2398个,档案531799卷,以件为保管单位的档案31807件,录音、录像磁带、影片档案202盘,照片档案31891张,底图11394张,电子档案24张(磁盘4张、光盘20张),资料241809册,这些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进行改革开放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翔实地反映了我市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学、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重要活动和历史面貌,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档案法制宣传成绩斐然,档案管理走向法制化、规范化依法治档是发展档案事业的重要保障。自《档案法》颁布以来,档案法制建设成为全市档案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能。各级档案部门立足于增强档案法制观念,着眼于提高社会档案意识,加大执法力度,依法管档治档,使档案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建设的轨道。
建立并完善地方档案法规体系是依法治档的基础。赣州市档案局编写了《立卷操作档案管理资料编写实用手册》和《档案工作文件选编》,规范了全市的档案立卷、归档、保管制度,从而使我市的档案业务工作在制度上得到了可靠保证。2007年撰写了《赣州市国有企业改革档案处置调研情况报告》,作为全市改制或破产企业档案管理参照执行的规范文本。为做好民营企业档案跟进服务工作,市局联合市发改委、市工商联及时转发《关于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意见》。档案是国家不可再生的宝贵历史资料,为加强档案的安全保管,认真防范和正确处理档案安全突发事件,市档案局制定并下发了《赣州市档案局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案》要求档案部门与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合作,提高应变能力,增强防范意识。与此同时,市局还制定了对档案库房的安全巡查制度,规定每星期五下午由分管领导带领相关人员对所有库房逐一进行巡查,并将检查情况造册登记。
为营造良好法制环境,全市档案部门始终把档案法制宣传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宣传对象上,改变了以往只注重对专兼职档案干部进行档案法律法规知识宣传的做法,加大了对各级领导、一般干部、全社会的宣传;在宣传的方式上,大量印发《档案法》小册子及其相关学习资料、宣传单、宣传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做到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刊有字、闹市有展。出动宣传车,城市乡村流动宣传,办黑板报、辟宣传栏面向基层、厂矿。派出档案干部在市里的普法培训班上授课,并安排专业人员到党校给普法骨干宣讲《档案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社会各界及广大市民进一步了解了档案法律法规,从而扩大了档案工作的影响力。
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提高我市依法管档治档水平。全市不断完善档案执法监督机制,加强档案执法队伍建设。一是省、市、县三级配备专兼职档案执法监督员,形成执法网络;二是加强了对行政执法员和执法监督员的培训,做到持证上岗;三是建立严格的档案执法制度,坚持不定期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档案执法检查活动,使档案执法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2004年8月,市人大组织市档案局对8个县(区)的档案资源建设和库房安全情况进行了执法调研,重点是检查到期档案未向本级档案馆移交档案的情况和是否把档案事业发展主要指标列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否消除二级以上馆库危房、长期“临时库房”和非规范性库房。从调研的情况看,成绩和问题并存,但主要还是各级领导思想认识上的差距,导致对档案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为认真贯彻《江西省档案登记办法》,市局在2007年11月,以协作组为依托,按照业务培训、宣传动员、自我登记、检查指导等方法步骤,对赣州市直单位、省管单位以及部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档案管理现状进行了一次全面彻底的普查,取得了预期的效果。2008年8月18日至21日,市局配合市人大对全市的民生档案工作现状进行了一次执法调研,调研的重点是涉民部门学习档案法律法规,档案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培训,档案管理制度,档案收集整理和利用,档案库房和安全设施设备、经费投入,档案信息化建设等六个方面的工作情况。这次执法调研对于各单位领导是一个很大的触动,使他们对民生档案重要性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提高。
二十年来,全市各级档案部门通过执法检查和重点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限期整改,对执行《档案法》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批评,对执行好的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进行表彰,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档案工作者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全市依法管档治档已蔚然成风。
全市各级档案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档案局8号令及《江西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积极开展档案规范化、标准化认定工作。自1990年开展档案管理达标升级以来,全市19个综合档案馆在1996年全部完成达标升级,机关单位档案室达省一级的有15家,省二级的有2家,省三级的有15家,企事业单位档案室达国家一级的有1家(供电公司),国家二级的有2家(赣南卷烟厂、江西理工大学),省级先进的有6家。
四、走改革之路,探索管理新模式,提升服务上水平
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还未出台之前,档案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为领导服务,为党政机关服务,为政治斗争服务。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档案工作的服务对象也开始转移到为经济建设、为改革开放、为服务民生上来;档案的提供利用也由原来的一人一事查阅转为按专题、按专业查阅,实现了档案利用由封闭、半封闭状态向开放、开发型转变。特别是近年来,我市档案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贯彻以人为本,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加大了对特色档案和民生档案的监督指导工作。
探索村级档案管理新模式。市局领导在进行农业农村档案调研时发现,我市不少村的农业农村档案无人保管、无房存放,全部散存在历届村干部家中,严重威胁着档案的安全。为探索农业农村档案管理模式开辟新途径,市局决定在上犹县陡水镇开展“村级档案乡级管理”试点,即对乡镇所属行政村、居委会的档案进行收集、鉴定、分类、整理、归档,在乡镇建立档案室,档案全部存放到乡镇档案室,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既保证了档案的安全,又实现了乡村两级资源共享。这一做法开辟了全省农业农村档案管理的先河,得到省、市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2008年在全市扩大试点面,各县(市、区)在两个乡镇开展“村档乡管”试点工作。与此同时,市县两级还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市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主战场,把新农村建设点村级档案管理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省、市局在崇义县开展了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和国家档案资源整合试点工作,崇义县委、县政府拨出30余万元专款用于购买档案保管设备,并以两办名义下发《关于印发〈崇义县国家综合档案馆接收档案进馆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这项改革从2006年年初开始运行,至2008年5月30日为止,已取得初步成效:一是档案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县档案馆共接收了71个全宗单位移交的到期档案计8080卷,15605件,占应移交进馆全宗单位的70%,其中专门档案占馆藏总量的比率由原来的16.8%增加到50.6%,由于馆藏丰富,结构合理,来馆查阅利用档案的人数明显增多,今年上半年,县档案馆共接待利用者查询档案1951人次,是去年同期的8.6倍。二是建立了档案管理长效机制。经过二年多的运行,确立了以档案部门为主体、各专业主管部门配合的国家档案资源管理模式,建立起一家主管、集中保管、及时移交的国家档案资源管理新体制。三是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充分发挥。崇义县依托信息网站开放档案信息,开通远程查询功能,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据统计,今年以来,网上查档1620人次,与改革试点前相比,查询利用人数提高了5.6倍多。四是树立了档案部门形象,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这项改革还引起了上级媒体的关注,2007年5月31日,《中国档案报》刊发《江西省档案管理模式改革试点起步良好》一稿,对崇义县改革试点工作予以报道。县委、县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为县档案局增加事业费,解决了档案工作岗位津贴,并在公务员制度改革上对档案局给予了关心,将档案局列为参照管理单位。
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社区建档工作试点。指导社区建立健全城市低保户、“零就业”家庭、住房困难家庭、残疾人等方面档案,巩固和提高城市社区建档率。
五、利用馆藏资源,变“死档案”为“活档案”,造福于民  档案编研是对档案档案信息内容的加工整理和开发利用。档案编研使档案信息价值能够更好地发挥和实现。三十年来,赣州市的档案编研工作立足于服务全市各项工作,满足社会不同层次需求,不断扩展编研范围,推陈出新编研成果。八十年代主要以大事记、机构沿革、档案馆指南为编研资料,近年来编研成果开始呈现多样性和丰富性,赣州市档案馆先后编写了《企业改制后档案工作如何服务企业》、《人名索引》、《立卷操作档案管理资料编写实用手册》等。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共编辑各种资料120多种,250多万字,充分发挥了档案为领导决策、机关工作、经济建设、编史修志等提供历史依据和凭证的巨大功效。
为方便广大普通百姓零距离接触红头文件,搭建一个更加便捷服务百姓的平台,全市各级档案部门拓宽服务领域,均成立了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极大地方便了普通百姓了解党和政府近期出台的有关政策、法规。崇义、赣县、定南等县为争取“西部开发政策延伸县”提供了可靠有力的档案资料,向上争取资金每年可达千万元以上;崇义还为库区移民提供档案资料,有利配合了“库区移民补助资金”政策的落实,得到政府和群众的好评。在服务民生方面,安远县提供馆藏撤销单位(企业)职工个人档案250多份,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服务,由于档案保管齐全完整,250余名下岗职工凭借档案中的证明材料顺利办理了下岗再就业优惠证,在税收减免、果业开发等方面享受了优惠政策;与此同时还利用今年进馆的1984--2004年的婚姻档案,为百姓出具了200多份婚姻登记记录证明,解决了百姓在办理房产交易、公证、贷款、出国、享受政策、案件纠纷、办理社保等各个方面的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民生档案的利用价值。会昌县按照“民生为重”的执政理念和“从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事情做起”的工作要求,始终把“经济所需、民生所向”作为档案工作的努力方向,指导和协助县林业局、社保局、寿险公司等单位,把涉及民生的林权(2962卷)、养老(14625人)、就医(3.4万人)等档案资料及时、完整收集起来,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赣县畜牧水产局有205名聘用畜牧水产员因为没有和单位签订合同书,在办理社保时不被受理,有人就提出要到市政府集体上访,在此情况下,水产局领导立即派人到县档案馆查阅相关资料,找到了当时县政府录用这205人的文件,及时化解了矛盾,制止了一起群体上访事件。
六、档案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档案管理向现代化迈进  基础设施建设是档案基础工作中的基础,关系到档案工作能否可持续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十分关心,在扩大库房面积、改善库房设备、改进档案保护技术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全市各级档案馆总建筑面积现有11460.57平方米(含办公用房),档案库房建筑面积为8147.12平方米,档案技术用房534平方米;赣县、大余兴建了标准的档案馆,宁都、定南两个县馆也搬至新馆,赣州市档案馆新馆已封顶,面积为4000多平方米,预计2009年将投入使用;上犹县已开工兴建一座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国家三类综合档案馆;章贡区、瑞金、安远、会昌、信丰、崇义等县(市、区)已列入县重点工程规划,正在立项、设计之中。新馆建成后将极大改善档案保管条件。
  档案装具设备得到明显改善。改革开放初期,市、县(市、区)档案馆库房设备十分简陋,档案装具大部分都是木箱、木橱柜,案卷目录纸质低劣,规格不一,缺乏现代化的保护设备。九十年代始,情况已有了较大的改变,至目前为止,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先后配置了电子计算机66台(服务器4台、微机62台)、空调机21台、复印机20台、去湿机45台、扫描仪2台、刻录机2台、消毒柜8台,干湿度控制仪、吸尘器、灭火器、温湿度计、自动报警器等管理设施和保护设备;在档案的装具方面,全市各级档案部门也先后配置了铁皮档案柜,条件好的单位和部门配置了容量大、占地少的密集架,并开始采用无酸档案盒及各种标准目录纸;另外,全市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陆续添置了一批现代化档案管理设备,配置了空调机、去湿机、微机、复印机等,对档案实施了有效的管理。
  为使档案工作尽早实现信息化管理,市、县两级档案部门正在着手进行区域联网的准备工作,以期最终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市局、崇义、信丰、赣县已开通了档案信息网站。市、县(市、区)馆正在建立和完善档案数据库。
七、以人为本,塑造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新型档案干部队伍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市的档案专业干部队伍建设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改革开放初期,档案干部队伍的专业结构发生了变化,档案人员得到充实,并开始注重档案专业干部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除举办在职档案干部短期培训外,还组织档案工作人员参加江西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档案专业)和档案专修班的学习。全市各级档案部门的干部队伍由1979年的8%上升到1988年的23%,经过各种档案专业培训的人数也由15%上升到28%。但这一时期的档案干部队伍建设过多偏重于学历教育,在职教育仍远远落后于形势要求,档案干部队伍的数量虽大量增加,但质量上有较大差距。同时,档案干部的流动量大,使档案干部中未受过任何档案专业教育或培训的人员比例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全市档案事业的发展。
  《档案法》的颁布实施,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建立健全,把全市的档案专业干部队伍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到目前为止,全市各级档案局(馆)现有人员203人,各级机关档案室共有2000多名专兼职档案员,比1988年增加了8倍多,在全市基本形成档案工作网络。在充实人员时,注重吸收高校档案专业毕业生进档案队伍,并积极组织在职档案人员参加全省高等教育档案专业电大班和全国档案专业自学考试,举办档案专业知识培训班,进行档案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成为衡量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的新标准。
  目前,全市现有的2000多名专兼职档案人员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70%,有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半数以上。强化档案专业教育的效益意识,将岗位培训、档案专业继续教育作为迅速提升在职档案干部队伍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并将此作为一项硬性指标列入所有档案馆(室)工作目标管理和升级定级的内容,在职称评定中实行一票否决。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极大地促进了全市档案干部的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共举办档案业务培训班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班近700期,培训人员近万人,基本上达到了全员参训的目的。全市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有40人,占全市档案馆专业技术人员的53%,其中,副研究馆员1人,馆员18人,助理馆员15人,管理员6人。
  回首30年不平凡的历程,我们充满自豪和激情,市、县(市、区)档案系统多次获得国家、省、市人事部门和档案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展望未来,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档案工作要适应形势的客观需要,要求我们从现在起,以百倍的努力,扎实工作,励精图治,为把赣州档案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而共同奋斗。

(肖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