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赣州市档案信息网! 无障碍 关怀版 江西省档案信息网 国家档案局
当前位置: 首页>档案文化>编研成果

【档案里的赣州·时光档案】20世... 访问量:


1950年7月,西华公社群众向万亩油茶进发(原件存放于南康区档案馆)


赣南人民素有垦修油茶的习惯,旧称“铲茶山”,均为一家一户雇请劳力或换工互助。但因战事频繁,地主盘剥严重,老是沿袭旧的生产方式,垦修方法粗放,未从根本上改变油茶生产条件,产量低而不稳,荒芜面积很多。茶山多而广的兴国,解放前夕,全县油茶多年失修,亩平产油只有2市斤。

国民经济恢复三年期,各级政府通过农会组织,发动广大农民对荒废的油茶山进行垦复、垦修。一五期间,各级人民政府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大力垦复与发展油茶生产的指示,积极落实有关新造油茶林和垦复垦修油茶林的扶助、奖励政策,发放银行贷款和粮食布票奖售,从多方面给予优惠,致力于恢复和发展油茶生产。特别是在1957年,全区制定了《赣南区油茶发展方案(草案)》,明确了围绕大力发展油茶新林,改善经营管理的发展方向,并提出村村有林,社社有林的发展要求。此后,全区油茶生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兴国、赣县、上犹、崇义、会昌、全南等县。

据资料记载,1950-1959年,全区累计新造油茶林52.41万亩,垦修、垦复茶山622.5万亩/次;其间最高年产量的1958年,总产油茶籽48851.5吨,比1950年增产29246.8吨,增长14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