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赣州市档案信息网! 无障碍 关怀版 江西省档案信息网 国家档案局
当前位置: 首页>档案文化>编研成果

【档案里的赣州·时光档案】瑞金... 访问量:

春耕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关系到一年的收成我党历来高度重视春耕生产。1933年初春,党中央和苏维埃临时政府发出提前春耕的号召,这一号召如同春雷在瑞金大地响起。中共瑞金县委、县苏维埃政府迅速响应,一场轰轰烈烈的春耕生产运动在全县范围内展开。


这场运动绝非一次简单的农业生产活动,而是苏区人民在艰苦环境下,为保障粮食供应、支援革命战争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今天,让我们通过档案,深入了解瑞金县在春耕运动中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就,感受苏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的动人场景,从中汲取宝贵经验和精神力量。



《红色中华》第52期刊登的《春耕计划》


宣传发动与组织群众

为了发动群众积极备耕,瑞金县委、县苏维埃政府连续四次召集各区土地部长联席会,针对本县劳动力严重不足、水利设施严重破损、肥料普遍缺乏的状况,进行了讨论和研究。会议部署解决了人工、谷种、肥粪、水利、耕牛、农具等问题,提出了“彻底消灭荒田荒土,扩大耕地面积,比去年增加二成收获”的口号。会议结束后,各区、乡立即召开各种会议,如乡苏主席会、党团员会、乡苏代表会、贫农团会、妇女会等,重点宣传春耕意义,要求大家起模范带头作用。为了扩大宣传声势,各乡还组织宣传队深入田间地头,边生产边宣传。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土地人民委员会出版发行的《春耕运动画报》


互助合作与劳力调配

为解决劳力、耕畜不足问题,瑞金县各区、乡组织了耕田队、劳动互助组、犁牛合作社等互助合作组织。耕田队帮助红军家属解决生产上的困难,让红军战士无后顾之忧。劳动互助社有组织、有计划地调剂劳动力,确保人力不闲置,及时完成每一项耕种工作。犁牛合作社则通过多种方式组织起来,帮助缺乏耕牛和农具的群众。


同时,组织妇女学习犁耙等农活。由于大部分青壮年男子参加红军或赤卫军,许多重活落到妇女身上。为此,瑞金各区、乡普遍成立教育生产委员会和托儿所,教育生产委员会负责教会妇女犁、耙等技术。武阳、下洲二区妇女参加生产最为积极,短时间内有大量妇女学会犁耙功夫。县委、县苏召开全县妇女参加生产活动分子现场会,进一步推动妇女参加农业生产,掀起春耕运动高潮。素无劳动习惯的城市区街道妇女也打破陈规陋习,踊跃下田上山参加生产。在广大群众共同努力下,全县提早十天完成了春耕任务,田地耕作质量显著提高。



《红色中华》第57期刊登《组织犁牛站办法》


农业建设与基础改善

首先,兴修水利。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瑞金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在兴修水利的战役中,做到了大中小型相结合,勤俭办水利,以石头、黄泥、松树为主要建筑材料,用石头代替片石、松树代替钢材,竹管代替水管。在没有工程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的情况下,就请年长有经验的老农为师,自己估量,自己计算。从早上干到太阳落山,晚上还常挑灯夜战。据对9个区50天的统计,已经修好和筑好新旧陂圳144处,新旧筒车88乘,水车1009乘,水塘379口。使全县11万多亩稻田得到了灌溉。


其次,大积肥料。俗话说:“瞎子靠棍,作田靠粪。”肥料对收成的多少起着根本作用。为了增加收成,改善群众生活,着重抓了积肥造肥这一环节。县苏维埃政府提出每亩施肥一百担,全县男女老少立刻行动起来,下雨穿着蓑衣铲草皮,晴天烧火土,满山岗到处是积肥的人群。全县基本上解决了肥料缺乏的问题,改良了土壤。


再次,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至328日止,全县已经消灭荒田971担,开垦荒土292担。新开垦的荒地,有的种稻谷,有的种杂粮,也有的种蔬菜,做到能开尽开,而且开了能种。



《红色中华》第71期刊登《武阳区印象记》


劳动竞赛与生产激励

组织竞赛,表彰先进,是提高劳动热情,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方法。为此,瑞金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组织广大群众开展普遍的生产竞赛,竞赛项目有比学犁田、耙田、莳田,比多种麦子、油菜、棉花、木樟、蔬菜、杂粮,比修陂圳、挖水塘,比消灭荒地荒土、积肥造肥等。全县区与区、乡与乡、村与村以及各群众团体赤卫军、贫农团、妇代会、青年团、少先队、儿童团之间普遍开展,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扎扎实实,呈现出你追我赶的热烈场面。尤其是在武阳区石水乡,家与家、组与组、村与村,突击队之间、乡与乡之间都互相签订了条约,广泛开展比新耘,比肥料、比杂粮蔬菜种子等形式的竞赛。



《红色中华》第83期刊登《中央政府召开武阳区赠旗大会》


1933年的春耕生产中,瑞金人民通过艰苦奋斗,克服困难,发展了生产,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走在全苏区的最前列,被评为全苏区的春耕模范县,武阳区评为全苏区的春耕模范区,石水乡评为全苏区的春耕模范乡,并得到了毛主席亲授的题有“春耕模范”的奖旗,该区的女春耕模范谢发姑子还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