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赣州市档案信息网! 无障碍 关怀版 江西省档案信息网 国家档案局
当前位置: 首页>档案文化>编研成果

【档案里的赣州·时光档案】红色... 访问量:


市总二届工代会上的合影。


赣南,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孕育了光荣的革命传统,铸就了鲜明的红色基因。新中国成立后,赣南的工人阶级怀着强烈的责任感,迅速投身党领导的各项事业。他们积极整顿城市秩序,全力恢复与发展生产,踊跃参与一系列社会政治运动,用勤劳的双手和坚实的步伐,为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书写着属于劳动人民的壮丽篇章。
  

组织力量,建立自己的工会
  

新中国成立前,赣南工人长期遭受残酷剥削和压迫,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劳动条件恶劣,疾病和伤亡无人问津。例如,赣州码头工人每天劳作时间长达12小时甚至16小时,工资却少得可怜,难以维持生计;矿工在井下作业,经常遭遇冒顶、塌方等伤亡事故,生命毫无保障。
  

1949年8月至9月,赣南地区各地先后解放,全区工人也迎来了新生。根据全国工会工作会议提出的“一年内把全国工人阶级组织起来”指示精神,赣南地区开始着手加强工会组织领导。1949年11月,江西省总工会赣西南办事处成立;同年12月,江西省总工会宁都分区办事处成立。1951年8月,江西省总工会赣西南办事处撤销,成立江西省总工会赣州专区办事处;1952年9月,江西省总工会宁都分区办事处并入赣州专区办事处。
  

在省总工会赣州专区办事处的领导下,各地工人代表和总工会派下去的干部深入职工群体,广泛宣传建立工会的目的和意义,积极发展会员,建立了一批基层工会筹备委员会。各行业、企业职工纷纷申请入会,以加入工会为荣,以参加工会活动为乐,会员队伍迅速发展壮大。经过组织发动,各工厂、行业的工人都已组织起来。
  

1950年5月1日至3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期间,赣州市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在市人民体育场隆重举行。会议要求,在国营企业中实行民主管理,组织工厂委员会与职工代表大会,开展立功竞赛,提高生产效率,支援前线,并贯彻劳资两利的方针。
  

与此同时,在五一期间,宁都、瑞金等地的筹委会也分别召开了全县职工代表大会,总结工筹会成立以来的工作,明确今后工作的方针与任务,并选举产生了工会工作委员会。同月11日,赣西南钨矿第一届代表大会在赣州市召开。大会传达了中南区重工业会议的决定,讨论了如何完成1950年的生产任务,研究了各工厂、矿山实行民主管理的问题,并选举产生了职工会筹委会等组织。
  

自各级工会成立后,赣南地区持续加强各系统与基层工会的建设工作。截至1950年9月底,据19个县的统计数据显示,赣南地区已组建16个县级工筹会和3个县级总工会,组织起来的工人总数达4.8万人,其中会员人数为2万人。
  

在此期间,赣州市及若干大县城,以及国营工矿交通企业、码头港口、水上运输等领域逐步推进民主改革,实现了企业管理的民主化,使工人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此外,全区还积极开展失业工人登记救济工作,并组织生产自救活动。
  

全力恢复生产,支援国家建设
  

新中国成立前夕,赣南工人阶级在“决不让敌人把机械拖走”的口号激励下,与敌人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斗争。车场工人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拆除汽车上的电瓶、发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并将其妥善埋藏起来,为新中国成立后恢复交通运输保留了珍贵的设备;各个矿区的工人自发组成护矿队,将人民的财产视为生命般珍贵,奋不顾身地与匪军搏斗,全力守护矿山的安全。这些举措不仅打击了敌人的气焰,更为赣南地区迅速恢复生产,保留了极为重要的设备和资源。
  

为了全力支援人民解放军南下解放广州,赣南地区的职工积极开展忘我劳动,主动提出延长劳动时间,自发组织义务劳动。电信局职工在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成功修复并接通了23条电话干线,有力保障了通信畅通;公路局工人修复了1000公里公路,抢修了5座桥梁,迅速恢复了汽车运输;航务处工人找回了被反动派军队劫走后丢弃和破坏的船只,进行紧急修理,迅速恢复了航班通航;码头工人先后运送军火1796次、军粮1.5万担,为解放广州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私营工商业职工也积极敦促和支持资方迅速开工生产、开门营业,为解放广州提供了更多的物资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迅速将西华山、岿美山、画眉坳、大吉山、金华山等5个工程处,以及于都、上犹两个办事处等官僚资本开办的工厂,掌握在人民政府手中,使其转变为为人民服务的机构,通过选举工人代表组成接管委员会或接管工代会,全面主持接管工作。在接管过程中,职工群众积极踊跃地参与清仓查库、盘点物资、清理财产账目、进行登记保管等各项工作,最终顺利完成了接管任务。
  

当时接手的工厂机器设备大多已遭受严重损坏,人员也四散流失,生产运营彻底陷入瘫痪。面对重重困难,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依靠工人阶级,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中心,领导工业战线的恢复工作。1949年10月,江西钨锡矿业有限公司在军代表主持下召开恢复生产会议,成立职工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当时,93%以上的生产任务要依靠民窿人工采掘来完成。工会积极行动,通过宣传党的政策,开展思想教育,动员工人和民工上山采矿。同时,工会协调劳资关系,宣传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保障工人收入,稳定生产。至1949年底,赣南矿区迅速恢复生产,新赣南麻织厂、牙刷厂、赣南盐业公司等公营企业也相继复工。
  

新中国成立初期,旧式银圆仍在市场流通,违法商人趁机利用银圆捣乱金融市场,严重破坏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了保障人民利益,稳定国民经济,禁止银圆在市场上流通,全区各界代表会发起了拒用银圆运动。在积极稳定物价的同时,全区各级工会组织发出了“生产节约,发展生产”的号召。广大职工积极响应,广泛开展节约捐献和生产竞赛活动。为了节约成本,赣县酒精厂的工人不仅主动抢修机器,还踊跃参与搬运原材料入库等工作。工人周子学在工作中不幸受伤,依然坚守岗位,咬牙坚持工作;光大火柴厂的职工们每日加班一小时,帮助厂方克服困难,努力增加产量;公路局修车厂的职工们则充分利用废料,先后修好了34辆汽车;码头搬运工人和东河钩运工人为保证国家税收,主动协助税务局核实装运货物的纳税情况,有效堵塞了偷漏税收的漏洞。
  

与此同时,全区广大工人阶级积极弘扬“天下工人是一家”的阶级友爱精神,全力支援上海失业工人。宁都印刷厂6名工人将自己4天的工资全部捐献,西华山矿场职工也踊跃参与,累计捐款高达200多万元旧币。在此过程中,定南县的私营工商业者深受工人阶级的感召,纷纷行动起来,展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定南县共有85位私营工商业主主动捐款,累计金额达18.6万元旧币。此外,赣州市戏剧界也通过义卖、公演的方式积极贡献力量,共筹集832.5万元旧币,用于支持相关事业。
  

抗美援朝,捐献与生产竞赛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战火蔓延至鸭绿江畔,严重危及我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跨过鸭绿江,踏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征程。11月6日,全国总工会发表宣言,号召全国工人阶级积极投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全区职工热烈响应,迅速掀起行动热潮。他们纷纷订立爱国公约,以饱满的热情和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斗争。职工们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过各种形式激发爱国热情,凝聚思想共识:踊跃参与生产竞赛,努力提高生产效率,为国家建设提供坚实物质基础;积极支援农村土地改革工作,助力农村发展;青年工人纷纷报名参军,要求奔赴前线。其他职工则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对前线战士的关心与支持:他们主动捐款,为前线筹集资金;制作慰问袋、书写慰问信,传递温暖与力量;购买毛巾、肥皂、牙膏等生活用品寄往朝鲜前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
  

1951年6月11日,江西省总工会赣西南区办事处发出了《告赣西南工人兄弟书》,声明“集中全区工人阶级抗美援朝的力量,来为打垮美帝国主义罪恶的侵略而努力”。全区职工立即行动,掀起了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活动的热潮。各行业、企业职工踊跃捐献,广大职工还制定了每月拿出一天的工资,或每天多干一小时工作的收入,或年终拿出部分奖金的长期捐献计划。据统计,仅赣州市职工捐献的金额就达五亿一千七百多万元旧币。同年10月,为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全区范围内掀起了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大吉山、西华山、画眉坳、荡坪等矿山的万名工人积极响应东北第五机器厂马恒昌小组提出的五项竞赛条件,先后开展向马恒昌小组学习的竞赛运动。据1954年不完全统计,各钨矿在钻探、坑探、采矿、选矿等方面推广技术68项,参加学习、推广和革新技术的职工达11934人。赣州电厂、赣西南人民造纸厂等5个省属专署代管企业,仅两个半月的时间,共收到大小合理化建议760条。各厂都打破保守思想,挖掘机器潜力,提高产量,超量完成定额。赣州电厂创造900千瓦高负荷运转和6天完成洗炉的新纪录;赣西南人民糖厂改进熬糖灶,使产量提高了12%;赣州机电修造厂学徒温学良创新利用钻床套丝,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赣西南造纸厂试验半料蒸煮法成功,蒸煮时间缩短1个小时,每月可节省30吨的用煤量。在公私营企业里,新绸布号、光大火柴厂等厂全体职工提出许多合理化建议,帮助行政与资方克服了困难,减少了浪费,提高了质量,打通了销路,转变了营业方向。
  

在抗美援朝捐献活动中,全区工人中涌现出许多感人至深的事迹。省劳模、搬运工人李桂女毫不犹豫地捐献出自己当年的陪嫁银耳环。在她的带动下,全体搬运工人共捐献505.2万元旧币,并向赣州市各工厂职工、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和工商业者发起挑战。炊事工人王延平把多年积蓄送到工会,说自己不能上前线打仗,就把这点钱捐给国家买飞机大炮,让志愿军加强武装;瓷器店工人朱大璧听了工会的宣传动员后,捐献60万元旧币,说现在生活有保障,老了也不怕;翔丰商场职工余家洪夫妻把结婚礼金、酒席费13.6万元旧币全部捐献。
  

新中国成立初期,赣南工人运动在党的领导下蓬勃兴起,赣南工人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和爱国情怀。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不仅是赣南的红色记忆,更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生动缩影